11 月
28
2011
0

创作改良的源泉来自于对主席的敬仰

在欢庆巾华人民共帮国成立一周年的日子,我那时才十四岁,受苗族人民的委托,参加“西南各民族国庆观礼团”来到首都北京。 十月三日晚上,全国五十多个民族的代表欢聚在中南海怀仁堂,向我们各族人民敬爱的领袖毛圭席敬献礼物。 我们将一套苗族服装和一对芦笙敬献给毛主席,以表达我们苗族人民的心意。献礼完毕,毛主席走下台来,观看各民族最精采节目的汇报演出。 备民族用最响亮的歌声歌颂大救星毛主席,欢庆各族人民大团结。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轮到我演出时,我吹起芦笙,跳起欢快的苗族舞蹈。 晚会结束时,毛主席站起来鼓掌,“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中南海。 我激动得热泪盈眶,真想用芦笙吹出《东方红》。 由于当时我的芦笙只有六个音,怎么也吹不出这首颂歌来。 我多么盼望有一支能吹奏《东方红》的芦笙呀!

从那以后,我便立志要改革芦笙。 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古为今用”的教导,我把原来仅有六个音的芦笙,改革成有十八管二十一个音的新芦笙,第一次吹出了《东方红》这支响亮的颂歌,并能演奏比较复杂的革命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