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8
2012
0

杨兴举先生为《苗族芦笙》作序

一部了解苗族芦笙发展史的力作

由赵春婷、杨春二位作者共同完成的《苗族芦笙——历史考察与东丹甘芦笙改革》一书,是北京科委确定的研究项目,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成果。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而又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也是一个国际性的民族。大多数的苗族人居住于中国境内的西南部,一部分聚居于泰国、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还有一部分移居至美国、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苗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芦笙舞、刺绣、银饰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芦笙音乐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世世代代为苗族及西南众多少数民族所喜爱,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芦笙——历史考察与东丹甘芦笙改革》一书,比较忠实地记录了苗族芦笙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文物遗存,特别是全面描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一苗族传统乐器在东丹甘等人的努力下,经过改革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世界民族乐器中的重要成员之一的艰辛历程,读后让人感慨不已。曾几何时,众多的人们在欣赏着美妙的芦笙音乐和芦笙表演的时候,真的不了解这其中的历史厚重,真的不知道这背后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真的不知晓一代又一代芦笙演奏家的默默奉献。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世界是平的,在地球村的时代,文化艺术的兴衰亦体现出一个国家国力之兴衰。建设文化强国,是升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弘扬与发展民族音乐,大力推介中国文化艺术,是打造文化强国、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有力措施和有效途径。芦笙,这一乐器,几百年前就已经被苗族移民带到了东南亚一些国家,而在今半个世纪被带到了欧美国家,它已经为欧美各大乐器博物馆所收藏。世界文明史不断证明,一个民族的强盛,不仅仅体现于经济的高度发达,文化艺术的发展更为一个民族的崛起散发着巨大的能量。

有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我以为,世界的一定是民族的,而民族的未必就是世界的。因为,无论怎么优秀的民族文化,如果只在国内自娱自乐,它至多只能是“孤芳自赏”,而只有跨出寨门,走出山门,传播出去,走向更宽广的领域,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们所接受,才能谈得上是世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苗族芦笙——历史考察与东丹甘芦笙改革》一书的出版发行,对于进一步扩大芦笙这一苗族文化遗产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

真诚地企盼,芦笙音乐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喜爱;真诚地希望,中国民族音乐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研究;真诚地祝愿,中国民族音乐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国成为文化强国,贡献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 贵州省文明委办公室主任
  • 贵州省苗学会常务副会长)
  • 杨兴举
    2012年12月15日